主营产品:生活废水一体化设备、农村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成套设备
  • 技术文章ARTICLE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一体化污水处理污泥的原因及对策

    一体化污水处理污泥的原因及对策

    发布时间: 2022-06-13  点击次数: 1066次

    一体化污水处理污泥的原因及对策


    1、冲击负荷的存在

    判断要点:出水伴有浑浊现象

    分析:活性污泥负荷导致的放流水所夹带的颗粒物质多半是活性污泥未沉降颗粒,受冲击时活性污泥的活性增强,由于颗粒间的活性高使得活性污泥颗粒间的絮凝性变差。既而出现多量细小的未絮凝活性污泥颗粒。

    工艺控制指标表现:

    SV:沉降缓慢 上清液弥漫性浑浊。


    DO:同等曝气DO明显偏低 大约低30%


    污泥增长:污泥增长迅速 每天约20%增长量。


    F/M:F/M超过了0.5

    对策:降低冲击负荷 可通过物化区的调匀水质和水量来实现。另外提高MLSS来抗击负荷

    2、活性污泥老化

    判断要点:上清液带有细小未沉降絮体但间隙水清澈

    分析:导致活性污泥老化的原因:ⅰ.排泥不及时;ⅱ.进水浓度过低;ⅲ.MLSS控制过高。

    工艺控制指标表现:

    SV30:沉降速度加快(3min内完成90%的过程);活性污泥压缩性增加(SV30低于8%);沉降颜色过深(呈深棕色)。

    DO:曝气减小 DO仍偏高

    污泥增长:较之前减少

    对策: 把握好F/M值 避免长期低负荷运行 增加进水底物浓度和降低MLSS

    3、活性污泥中毒

    判断要点:如果原生动物消失明显同时伴有放流水夹带悬浮颗粒出水COD上升明显。

    分析:活性污泥受到有毒物质的冲击及抑制后正常代谢受到了影响,导致部分外围活性污泥死亡随即解体部分溶解到混合液导致COD出水升高明显。

    工艺控制指标表现:

    SV:上清液浑浊, 污泥颜色暗淡 ,上清液始终处于浑浊状态与沉降时间没有关系。


    DO:同等曝气力度DO比平时高。


    污泥增长:新增的污泥不可见 ,MLSS呈下降趋势。活性污泥浓度下降期间正式活性污泥解体持续期 ,排水夹带颗粒最为明显, 消除有毒的或惰性物质后通常一周能恢复正常。但是恢复期间因污泥增长活性强排水仍夹带颗粒物质。

    对策:加大排泥 ,置换受抑制的活性污泥

    4、沉降过程中出现反硝化现象

    判断要点:在反硝化过程中所产生气体夹带污泥上浮 。

    分析: 活性污泥混合液浓度高且曝气严重不足时,加之混合液中含氨氮有机氮等反硝化反应导致已将沉降的活性污泥上浮。

    工艺控制指标表现:

    SV:活性污泥先沉降后上浮上浮活性污泥经搅拌又会下沉。

    DO:缺氧状态

    对策: 提高曝气;提高底物浓度;降低进水中的含氮量来避免因C/N失衡。

    5、曝气过度

    判断要点 :絮凝能力减弱 ,严重时絮团不具备絮凝能力 。

    分析: 曝气过度 ,不利于活性污泥的正常生长繁殖, 活性污泥絮团在气泡的作用下破裂。

    工艺控制指标表现:

    SV:整个沉降过程中,上清液内的细小颗粒较多, 既有下沉的也有缓慢上浮的且颗粒间水体呈蒙胧的感觉。


    DO:长期高曝气 (低负荷)

    对策:减少曝气;减少排泥。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活性污泥的异常问题及解决办法


    1、污泥不增长或的现象污泥量长期不或后很快又了,主要原因有:污泥所需养料不足或严重不平;污泥絮凝性差随流失;曝气,污泥自身氧化。


    解决办法有:沉淀效果,防止污泥流失,如污泥直接在曝气池静止沉淀,或投加少量絮凝剂。投入足够的营养,或进水量,或外加营养(补充C、N或P),或高浓度易代谢废水;合理控制曝气量,应根据污泥量、曝气池溶解氧浓度来。


    2、溶解氧过高或过低,DO过高,可能是因为污泥中毒,或培训初期污泥浓度和污泥负荷低;DO过低,可能是排泥量少曝气池污泥浓度过高,或污泥负荷过高需氧量大。遇到此类问题应调节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进水水质、排泥量、曝气量等。


    3、污泥解体,水质浑浊、絮体解散、处理效果即是污泥解体现象,运行中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污泥中毒,微生物代谢功能收到损害或消失,污泥失去净化活性和絮凝活性。多数情况下为污水事故性排放造成,应在生产中予以克服,或局部进行预处理;正常运行时,处理水量或浓度长期偏低,而曝气量仍为正常值,出现曝气,引起污泥多度自身氧化,菌胶团絮凝性能下降,污泥解体,进一步污泥可能会部分或失去活性。此时,应曝气量或运行部分曝气池。


产品中心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