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 众迈环保 | 加工定制 | 是 |
---|---|---|---|
处理量 | 0.5-50m³/h | 主体材质 | 碳钢 |
水泵功率 | 0.75kw | 额定电压 | 380v |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120*300*300 |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部件操作规程
泵房操作规程
1、安全操作
1)水泵启动和运行时,操作人员不得接触转动部位。
2)当泵房突然断电或设备发生重大事故时,应打开事故排放口闸阀,将进水口处闸阀全部关闭,并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不得擅自接通电源或修理设备。
3)清洗泵房提升水池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事先制订操作规程。
4)操作人员在水泵开启至运行稳定后,方可离开。
5)严禁频繁启动水泵。
6)水泵运行中发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停机:
1水泵发生断轴故障;2突然发生异常声响;3轴承温度过高; 4压力表、电流表的显示值过低或过高;5机房管线、闸阀发生大量漏水;6电机发生严重故障。
2、运行管理
1)根据进水量的变化及工艺运行情况,应调节水量,保证处理效果。
2)水泵在运行中,必须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并符合下列规定。
(1)应注意观察各种仪表显示是否正常、稳定。
(2)轴承温升不得超过环境温度35℃,总和温度zui高不得超过75℃。
(3)应检查水泵填料压盖处是否发热,滴水是否正常。
(4)水泵机组不得有异常的噪音或震动。
(5)水池水位应保持正常。
3)应使泵房的机电设备保持良好状态。
4)操作人员应保持泵站的清洁卫生,各种器具应摆放整齐。
5)应及时清除叶轮、闸阀、管道的堵塞物。
6)泵房的提升水池应每年至少清洗一次,同时对有空气搅拌装置的进行检修。
3、维护保养
1)水泵的日常保养应符合本规程中的有关规定。
2)应至少半年检查、调整、更换水泵进出口闸阀调料一次。
3)应定期检查提升水池水标尺或液位计及其转换装置。
4)备用水泵应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试运转。环境温度低于0℃时,必须放掉泵壳内的存水。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部件操作规程
土建电控设计
1、建筑设计
本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根据地形、周围环境以及进、退水水位置进行合理布置,工程总占地面积约40㎡,调节池采用地下钢筋混凝土池体,其余主体构筑物采用地埋式钢结构设备,构筑物上面覆土,植草绿化,适当配以低灌点缀,整个处理站可采用竹篱笆或铁艺围栏进行围挡。
切实掌握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满足工艺要求的同时,选择合理的结构类型和基础形式,考虑总图布置和建筑物设计符合防火防洪要求。整个站主要为地埋式钢结构设备安装调试,污水处理主要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力求简捷、大方、实用。设计与周围建筑物在风格上协调*。
2、结构设计
(1)构筑物使用年限:按照《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本工程各建构筑物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安全等级: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以及《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本工程各建构筑物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3)抗震等级:按照《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以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工程建构筑物均按丙类建筑,建筑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实施抗震构造措施;
(4)环境类别: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本工程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为二类a。
(5)地基: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本工程各建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一般性建筑物采用浅基础,在土层满足基础承载力的前提下尽量浅埋。其余构筑物根据工艺流程要求,确定基础持力层位置。当基础下局部有软弱土层时,需对局部进行地基处理。
(6)材料:
混凝土
外露式贮水构筑物均采用C25、S6,混合结构构件及框架结构采用C25;垫层混凝土采用C10(或C15)。
钢筋
普通钢筋一般采用热轧钢筋HRB335(20MnSi)级以及HPB235(Q235)级。
焊条
E43型焊条用于Q235钢的焊接,E50型焊条用于Q345钢的焊接。
砌体
对于混合结构±0.000米以下的墙体采用M10水泥砂浆砌筑MU10非粘土烧结普通砖,±0.000米以上的墙体采用M7.5(或M10)混合砂浆砌筑MU10非粘土烧结多孔砖(承重型);框架围护墙采用M7.5(或M10)混合砂浆砌筑MU10非粘土烧结多孔砖(非承重型)。
3、电气、仪表设计
废水处理工程电气为三级负荷,拟直接从厂区变电室引380V电源至本工程。动力设备保护按厂内现有系统,接地电阻≤10Ω。(2)供电电源:本工程用电负380V或220V工业用电。
(1)计量:本期工程设置独立计量表。
(2)防雷接地:变电所设置击雷保护。保护接地采用TN-C-S保护系统,全厂做等位连接。防雷接地与保护接地共用。自控装置如无特殊接地要求,也与电器接地共用。所有电力电缆的芯线含有PE线。
(3)电缆敷设:室外电缆采用直埋及穿管敷设方式。
4、自控设计
现场控制站主要由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器柜及柜内附属设备组成。污水处理系统内仪表系统由各种传感器和变送器组成。变送器的标准直流信号(或电压信号)首先送至现场PLC。
工艺设备的控制分为两级:
*级是PLC根据预定控制程序和现场实际情况,实行自动控制,无需人为干预 (自动);
第二级就是手动控制,当把相应控制柜上的“手动/自动"选择开关打到“手动"时,各设备实现手动操作。手动控制优先级zui高,此时,PLC控制被屏蔽,现场设备可在就地控制箱或控制柜上实现开、停等人工操作。此种模式主要是用在设备安装阶段的单台调试或PLC故障时的操作。
采用全自动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该系统特点是:
(1)设全自动控制及手动控制功能。
(2)水泵与风机能在设置时间内自动交替使用。
(3)进水泵低水位停止,高水位启动,超警戒水位提供报警信号。
(4)设备停止工作2小时以上,为保持生物膜的活性,风机能定时间歇运行。
(5)设有过流、过载、断相、短路保护,故障自动切换并声光报警。
单元设备简单说明
A、调节池
由于来水标高低,无法直接流入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在生化一体化设备前增加集水调节池一座。集水提升池内装有两台潜水提升泵,将集水提升池内的废水提升至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调节池同时起到均化水质和水量的作用。
B、格栅
调节池的废水由提升泵抽至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格栅前,格栅对污水中含有各类漂浮物质加以拦截。以防止堵塞后续的水泵或处理设备;避免在后续水池内沉淀,增加检修次数。格栅规格:1000mm*500mm(长*宽),格栅间隙6mm。
C、生物接触氧化池(包括一氧池及二氧池)
在生物接触氧化池中,通过鼓风机和微孔曝气器对污水中不断供氧,利用好氧微生物来氧化有机物,使污水中的COD、BOD大大降低,zui后达到排放标准。
一级接触氧化池规格:2.4m×4.0m×2.5m(长×宽×高)
二级接触氧化池规格:1.2m×4.0m×2.5m(长×宽×高)
一级接触氧化池和二级接触氧化池底部装有微孔曝气器,微孔曝气规格:Φ215mm。
设备机房安装有两台鼓风机,负责给接触氧化池供气。鼓风机功率:2.2kw。
D、沉淀池
经过生化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污水中的悬浮物部分沉降于池底,得到澄清的污水从沉淀池另一端的溢流堰流出。沉淀池积累的污泥通过污泥泵回流到接触氧化池。沉淀池采用斜板沉淀池的形式,以增加沉淀效果,保证出水水质。
E、污泥池
沉淀池底部的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污泥池,污泥池的污泥由污泥泵定期回流至一级生物接触氧化池,既保证生化池的污泥量又可以好氧消化掉部分污泥。
污泥泵 流量:10m3/h 扬程:10m 电机功率:0.75kw
F、清水消毒池
消毒池接收来自沉淀池的溢流水。消毒池内投加次氯酸钠溶液,杀灭处理后水中残存的大肠杆菌等有毒有害微生物,保证出水安全。
G、消毒加药装置
消毒加药装置由加药桶及加药泵组成,加药桶装有稀释好的次氯酸钠溶液,浓度约为10%。加药泵为电磁隔膜计量泵,可以调节池电磁隔膜计量泵的频率向消毒池内加入适量的消毒剂。
H、自吸泵
设备机房内安装有两台自吸泵,一用一备。自吸泵根据消毒池的液位情况,自动抽吸消毒池内处理好的清水,将处理完水送至zui终的储水池。
技术描述
(1)污水调节池、兼初沉池
生活污水经站区污水管道排入设置在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前段的化粪池内进行预处理后自流进入污水调节池进行处理,在调节池入口设有设有格栅装置,将水中大颗粒物质进行拦截处理。污水调节池起到污水水质均质和水量调节,部分颗粒在污水池内进行沉淀。污水调节池内设有液位控制装置,来控制污水调节池内的污水提升泵启停。当水位达到启泵液位时,污水提升泵启动启动,将污水提升进入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接触氧化池进行处理。污水调节池设计停留时间6h。
(2)接触氧化池
污水调节池由提升泵提升至接触池进行生化处理,接触池分为二级,设计二级曝气池总停留时间为4小时。填料为新颖组合式半软填料。易结膜、不堵塞。填料比表面积为160㎡/m3,接触池气水比在15:1左右,气水比例过大会影响填料的挂膜效果。
(3)二沉池
生化后污水流到二沉池,二沉池为二只竖流式沉淀池,它们并联运行。上升流速为O.3-0.4毫米/秒。污泥回流至曝气池采用回流泵回流,二沉池排泥采用污泥泵提升到污泥池中。
(4)消毒池及消毒装置
消毒池按规范:“TJI4—74"标准为30分钟,采用固体氯片接触溶解的消毒方式,消毒装置能根据出水量的大小不断改变加药量,达到多出水多加药,少出水少加药的目的。
(5)污泥池
调节池、二沉池的所有污泥均用泵提至DM的污泥池内进行厌氧消化。污泥池的清液回流至接触氧化池内进行再处理。消化后剩余污泥很少,一般1-2年清理一次(也可排到前端化粪池集中处理)。清理方法可采用吸粪车从污泥池的检查孔伸入污泥底部,进行抽吸外运即可。
(6)风机房、风机
DM的风机房设在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旁边,风机进风口有消声器、风机过滤器,因此运行时无噪音。风机采用二台回转式三叶鼓风机,能自动交替运行。单台风机运行寿命30000小时左右。
(7)控制系统
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控制设有手动和自动控制,根据生活污水水量变化较大的特点,控制系统设计还考虑了节能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对曝气系统的风机设计了2套运行状态,及在进行水处理过程风机进行连续运行,当提升泵停止工作时风机会自动切换至间隙运行状态。运行时间分段在调试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切换时间。当控制系统处于手动运行状态时,污水提升泵和风机、回流泵通过人工分别进行启停操作。当控制系统处于自动状态运行时,提升泵会根据调节池内的液位进行自动启停,同时风机也自动进行间隙运行工作,在不影响装置处理效果的情况下达到节能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目的。
自控系统说明:
1)为确保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关键电气元件采用进口元件;操作为自动/手动控制,本公司提供液位控制器,控制系统设有通信接口,可向计算机或控制室输出液位信号,并设有欠压、缺相、过载及各种非正常状态的报警、自锁保护装置;
2)本系统选用PLC作为中心控制器。当系统自动运行输入时,污水泵受液位信号控制,在液位为H时,启动一台泵,当液位为L时停泵,由于某种原因而使液位上升至HH时,则两台泵启动运行,并发出声光报警、运行事故、音响报警,水泵可手动运行也可自动运行,自动时受液位高低自动控制,设置一个三档转换开关(A—O—M)当在中间位置时为断开,可进行设备检修。污泥阀也设置为手动—断开—自动状态,在自动状态受水池内液位高低自动启停控制,为间歇运行方式。并且一体化装置控制主柜设置适当备用I/O点及提供泵的故障及液位超高故障的声光报警。
技术经济分析
由于净水工艺中沉淀法沿用了多年,人们选用气浮法自然地要与沉淀法比较。其实,两种方法各具特点,对于轻飘易浮的杂质宜采用溶气气浮法,;对于密实沉重的杂质宜采用沉淀法。通常通过投药、混合反应后形成的絮体,当上浮速度快于沉淀时,则选用气浮法为好。因为气浮法占地面积小(仅为沉淀法的1/8一1/2),池容积也小(仅 为沉淀法的1/8-1/4),处理后出水水质好,不仅浊度及SS低而且溶解氧高,排出的浮渣含水率远远低于沉淀法排出的污泥。一般污泥体积比为1/10-1/2,这给污泥的进一步处理和处 置既带来了较大方便,又节约了费用。
有些废水同时含可沉、可浮的杂质,单独使用气浮或沉淀效果都不理想。此时可将沉淀与气浮结合,发挥各自优点,不仅会提高处理效果, 而且也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
生产实践表明,气浮池不仅在除色、去浊上优于沉淀池,而且在降低污染水的COD、木质素以及提取氧等方面 都显出极其*的优点,其造价也比平流沉淀池、斜管沉淀池、水力或机械加速澄清池低,其运行费用也略低。
尽管气浮法净水因其*优点而日露锋芒,但要充分发挥其特点,目前还应重点在以下应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开发。
1.气泡进一步微细化。
,在相等的释气量 条件下,所产生的微气泡越细,则气泡个数越多越密集,粘附的絮粒也越小,净水效果也就越好,而且形成的浮渣也越稳定。因此。研究气泡平均直径更小的溶气释放器是当前提高气浮净水技术的一个途径。它不仅能提高现有净水对象的去除效果,而且还能开拓气浮法净水的应用范围。
2.直接切割气体制造微气泡
压力溶气气浮法净水存在两个问题:*是压力溶气相对能耗较大;第二是溶气水量的加入增大了气浮池内的水力负荷,给分离带来困难。解决这两个问题的理想办法是研制直接产生微气泡的布气装置,通过该装置将气体切割成稳定、微细、密集的微气泡群,从而限度地降低能耗,而且不会增加气浮池容积。尽管直接布气法难度很大,但它是zui有吸 引力的研究方向。
3.固、液分离技术。
为了提高固、液分离技术,充分发挥气浮净水的优势,除上述气泡进一步微细化与采用直接布气法外,改善固、液分离效果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因为气浮净水的zui终目的还是体现在提高分离效果上。如果设法将电凝聚气浮的泡、絮同时形成并凝聚的这个概念引人压力溶气气浮法中则有可能大大提高其分离效果。这个概念可称共凝聚气浮。为了适应共凝聚气浮,应该研制一种新型的溶气释放器,它应该延时释出高度密集的超微气泡,在与投药混合后的初级反应水(确切说,微絮粒尚未形成时的水)充分混和时,两者同时成长,即超微气泡与微絮粒同时形成并结合在一起,进而共同成长为带气絮粒。这样形成的带气絮粒在上浮过程中,不但不会受剪力影响而使气泡脱落,以至下沉,而且上浮快,浮渣稳定,耗用的气量zui少。因此说共凝聚气浮是很有前途的研究方向。
4,如何妥善地解决粘附牢度问题也是当前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气浮法作为一个物化法,不仅要提高气泡质量(如细微度、密集度、稳定性等),而且还要十分重视改善絮粒的性能。如果我们能得到增水性、吸附性强的絮粒,则将大大有助于提高气浮净水的效果。为此,研究供气浮用的絮凝剂和助凝剂也是迫在眉捷的一个问题。
正象沉淀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沉淀理论的研究一样,气浮技术的发展也需要气浮理论的指导。更何况气浮研究的对象是液、固、气三相体系,比沉淀更复杂。对于气泡的结构和特性、气泡尺寸的正确选择与控制、气泡与絮粒粘附的条件,均须深入研究。有些理论上的新概念与假设,尚须进一步通过实验逐个地得到验证与确认。因此气浮净水技术远非已臻完善,众多的问题等待着我们去研究突破。